倒装句+馕香迷糊了!新疆“馕言文”爆红网络

来源:乌鲁木齐《新疆日报》 1740733243130

新疆喀什交警2月26日发布了一则普法宣传视频,视频中,交警手拿一瓶啤酒,用“馕言文”向大家宣传喝酒不开车,逗乐了一众网民,吸引1420万人次观看,登上中国短视频平台抖音热榜。

这种话语以独特的倒装句式和丰富的形容词搭配,展现出机智幽默的语言风格,被网民戏称为“馕言文”(也称大盘鸡文学)。

短时间内,相关话题播放量数以亿计,无数网民参与模仿、创作,让这股来自新疆的文化潮流迅速蔓延。

什么是“馕言文”?

“馕言文”究竟是什么?‌“‌馕言文”是一个网络流行语,源于网民们对‌新疆地区‌普通话的一种戏谑和幽默的总结。“馕言文”实际上是‌汉语与维吾尔语语法的结合,通常表现为普通话不太好的本地人才会讲的语言,其特点是语法混乱但富有生动的比喻和侧面描写。

“馕言文”火起来,起因是过年前,一位新疆小哥发了条视频:前方车辆有人从后排伸出手,死死固定住车顶的行李。

原以为只是一条普通视频,却不想迅速点燃了网民们的热情,评论区非常热闹:“哎盆友(朋友),你的后面警察雄鹰豹子一样的速度有的呢。”“阿达西,绳子一个不给,时间过去地方到了,手臂子醋一样的味道嘛。”

自此,这种好似重新编码的说话方式迅速掀起一波模仿潮。

社交平台上,沉迷刷评论的外地人不语,只是一味点赞收藏并学习:“大盘鸡文言文真是让我如痴如醉,搞笑的话把我一点空气都不给。”

为了加深理解,甚至还有课代表站出来总结了“馕言文”的几点精髓:“让人痴迷的倒装+放飞的比喻+谷歌式直译风格=馕言文。”

“馕言文”为何走红网络?

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、新疆民间文艺研究基地主任金蕊认为,传统谚语中“馕”作为文化意象的象征性(如“馕坑冷了人心会凉”)被解构重组:通过“辣皮子馕香迷糊了”“馕比爱情扎实”等网络化表达,将饮食符号升华为情感载体,既延续了维吾尔族“恰克恰克”(即兴幽默)的民间智慧,又借助短视频平台的“碎片化传播”特性,实现了从口头叙事到屏幕共享的跨越。

金蕊表示:“‘馕言文’的走红是新疆多民族文化与当代互联网生态碰撞出的璀璨火花,其以极具辨识度的语言风格——倒装句式、夸张的形容词搭配与诙谐的叙事逻辑,既展现了民间语言的鲜活创造力,也折射出数字时代文化传播的新路径。”

下载南太客户端